彌河國家濕地公園
時間:2019-06-16 17:21:00

   彌河國家濕地公園是國家AAA級景區、國家級濕地公園,獲評山東省人居環境范例獎。彌河也稱彌水,在《水經注》中稱作巨洋水,發源于沂山北麓天齊灣,自南而北流經臨朐縣、青州市、壽光市,最終注入渤海,是青州市境內流域面積最大、水量最充沛的一條河流,被稱作青州的母親河,流經青州境內的彌河、黃樓、東夏、譚坊四個鎮、街辦,全長29.8公里。

  山東青州彌河國家濕地公園位于彌河中游,公園總面積1503公頃,現有動物399種,植物315種,植物種類比建園前增加了130種。自2013年12月由國家林業局批準試點建設以來,公園嚴格按照《國家濕地公園建設規范》和《山東青州彌河國家濕地公園總體規劃》的要求,始終堅持“全面保護、生態優先、突出重點、合理利用、持續發展”的原則,突出“山水花鄉、海岱雅樂”的立意構思,運用“詩憶、水憶、禪憶、士憶”為文化載體,將生態、文化、水韻為貫穿南北的景觀主線。由南向北依次打造山水相依“花都湖”、銀瓜飄香“巨彌灘”、荷塘清趣“黃樓灣”、海岱云影“彌水園”四大景點。呈現一幅“悠悠彌河水、濕岸花灘路”的水墨畫卷。2016年經國家林業局組織驗收批準為國家濕地公園。 

  游覽路線:南門——春暉橋——花都湖——彌河大橋——巨彌灘——水生植物園——樂魚壩——金沙灘——膠王路彌河大橋——步云橋——海岱橋——黃樓灣——彌水園——鳥棲濕岸——荷塘印月——曲水荷香——七星拱月——三甲橋——公園主入口——百草汀——九州文化廣場 

_DSC4330大_副本.jpg

 

_DSC5122t_副本.jpg

 

10_副本.jpg

 

  春暉橋   

  孟郊《游子吟》中寫到: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座橋意在提醒我們,不管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記母親的恩德。 

  橋面寬6米,全長220米,青石鋪裝,功能集通行、觀景、行洪于一體。 

  花都湖 

  青州花卉產業蓬勃發展,被譽為“東方花都”,這片湖域也因此得名。 

  “花都湖”景區因花而美,以花為媒。置身其中,水生花卉、陸生花卉交相輝映,真可謂是一座天然豐富的植物課堂。向東眺望,中國青州花卉交易中心、“花好月圓”景區、青州花卉公園、青州(國際)花卉創業園等花卉產業集群正向來自五湖四海的客人訴說著“東方花都”的魅力。 

  青州已經成為中國北方最大的花木集散中心和南花北運、北花南調的中轉站,是全國最大的盆花生產中心、盆栽集散中心和花卉物流中心,先后被命名為“中國花木之鄉”、“中國改革開放30年最具影響力花木之鄉”,被評為山東省“十大產業集群”之一,入選中國產業集群品牌50強。2013年被中國花卉協會授予“中國花木產業示范基地”稱號,是全國獲此殊榮的兩個縣市之一。中國(青州)花卉博覽交易會被國家商務部確定為重點扶持引導展會。 

  這里的文化主題是“四憶”之一的“詩憶”。青州是古九州之一,海岱都會,兩京通衢,三齊重鎮,同時也是東夷文明的發祥地,而彌水流域正是孕育東夷文化的搖籃??脊虐l現,彌水流域有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先秦三代文化的大量遺存,距今七千年以前,這一帶已有遠古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彌水兩畔有大量龍山文化時期及先秦三代的古城遺址、古臺遺址、古墓遺址及出土文物古跡遺址等。如:今壽光的“邊線王古城遺址”、“紀臺古城遺址”、“過宋臺(今稱咼宋臺)遺址”。今青州的“鳳凰臺(臧臺)古城遺址”、方臺(今方臺村)古城遺址、口埠東古臺、戴樓古墓群、馬家莊古墓、蘇埠屯夏商古墓群、香山(箕山)漢墓等。今臨朐縣的西朱封村古城遺址、城頭村杜家莊古城遺址,廟山村遺址等。出土遺址遍布彌水流域,出土文物散布全國各地,是山東古遺址分布最密集的區域。 

  悠久的歷史和特有的文化氛圍,吸引了無數文人墨客駐足青州,暢意山水間也留下了許多詩文佳作。邊塞詩人岑參在這里留下“尚書東出門,愛子向青州”的感嘆;醉翁歐陽修暢意山水,寫下“偷得青州一歲閑,四時終日對潺湲”的暢快;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轍更是吟出“面山負海古諸侯,信美東方第一州”的贊美。在這里既有柳宗元、范仲淹、馮溥等名家大儒的傳世名篇,也有屏居南陽河畔十余載的婉約宗主李清照寫下的《鳳凰臺上憶吹簫》、《一剪梅》等不朽詞章。 

  彌河大橋 

  青州是中國北方最大的花木集散中心和南花北運、北花南調的中轉站,也是全國最大的盆花生產中心、盆栽集散中心和花卉物流中心,先后被命名為“中國花木之鄉”、“中國改革開放30年最具影響力花木之鄉”,被評為山東省“十大產業集群”之一,入選中國產業集群品牌50強。2013年被中國花卉協會授予“中國花木產業示范基地”稱號,是全國獲此殊榮的兩個縣市之一。中國(青州)花卉博覽交易會被國家商務部確定為重點扶持引導展會。 

  作為“東方花都”,青州從2001年開始舉辦中國(青州)花卉博覽交易會,會期是每年的十一黃金周期間,特別是在2009年,我們承辦第七屆中國花卉博覽會,中國花卉博覽會始辦于1987年,是我國規模最大、檔次最高、影響最廣的國家級花事盛會,被稱為中國花卉界的"奧林匹克"。它在青州舉辦的時候,是他第一次在縣級市舉辦,由此可見“東方花都”名不虛傳。目前,展會舉辦地就在濕地公園東側的中國青州花卉交易中心,平時那里也會是花卉交易,各種家居擺放的綠植、花樣繁多的蘭花、小巧可愛的多肉植物等都可以在那里買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到那里賞花、品花、購花,相信一定會讓您大飽眼福。 

  其實,彌水兩岸自古以來就是花魂之鄉。在彌河國家濕地公園的廣場上,矗立一尊高大的花神女夷雕像。據《淮南子.天文訓》記載:“女夷鼓歌以司天和,以長百谷禽鳥草木”?!对铝顝V義》謂“女夷,主春夏長養之神,即花神也”。又有書中說花神女夷是魏夫人的女弟子,名叫花姑,她養風飲露,統領群花?!痘句洝贩Q“魏夫人弟子善種花,號花神” 

  傳說唐朝武則天稱帝時,彌河岸邊的鳳凰店,有個后生叫楊穡。他父母雙亡,家里很窮,只得到彌河東岸的二畝薄地里,蓋了兩間草房。孤零零的一家,不成村落。但楊穡很樂觀,過年時在楹聯上寫道:東無鄰西沒舍兩間破屋,缺老婆少孩子一根鳥人。橫批是:花草相伴。他酷愛花草,房前院后種得如錦如繡,地頭田埂栽得郁郁蔥蔥。 

  這天,楊穡挑了一擔稈草到青州城去賣,恰巧挨著個賣花的。賣花人的花簍里有株牡丹稞,焦枝枯葉的,甚是可憐。楊穡嗜花如命,想買又沒錢,就用一擔稈草去換。賣主覺得合算,自然滿口應承。 

  楊穡回家后,把牡丹栽到房屋前頭,每日里澆水施肥,悉心照管。牡丹活了,漸次開枝散葉,花開艷麗無比,過路的人嘖嘖贊嘆,都夸牡丹是國色天香。有錢的人愿出高價購買,他一笑拒之。 

  這年,天旱無雨,楊家的二畝薄地顆粒不收,他只得四鄉乞討。他路過彌河灘,望見干涸的河底里有汪清水,捧起來解渴的工夫,忽地想起了家中的牡丹。他忍著干渴,將僅有的半瓢水端回家,澆在了日漸枯萎的牡丹上。 

  第二天,他乞討回家,當他踉蹌著邁進門檻時,屋內的情景把他驚呆了:鍋臺上放著一壺水,兩盤菜,還有三個白面饃饃。而且屋子收拾得一停二當。他疑心重重,決計揭開這個謎。次日,他假裝外出,偷偷躲在房屋后面窺視。待發現有人影晃動,他突然闖進屋里。一位如花似玉的少女躲閃不及,只得苦訴了自己的身世。她說,她是唐家莊莊主的女兒,親娘死了,后娘將她趕出家門。她叫丹魁,無家可歸,流浪到這里,發現楊穡獨自一人,勤勞本分,有意嫁給他,又怕他不依,才變賣首飾備了飯菜伺候他。這簡直是天上掉下個林妹妹,楊穡豈能不愿意?于是兩人喜結連理,過起了幸福的生活。 

  冬天將至,楊穡滿臉淚漬。丹魁驚問何故,他說每到嚴冬,院子里的花草就得凍死。他想把花移進屋里,屋子又太小。想蓋口大屋,卻沒有錢。她說,房前那株牡丹不是有人出高價收買嗎?賣了花不就有錢了。他說花是他的命根子,寧可窮死也不能賣花。她被他的善良打動了,慷慨賣掉了金戒指,為他蓋了一座二層樓。底層做花窖子,上層供人住。 

  然而好景不長,一個叫黑辛的混混兒,趁著月黑風高,潛入楊家行竊,聽見臥室內有說笑聲,就手醮唾沫戳破窗紙,竟然窺見一位妙齡少女在服侍楊穡。他好生驚奇:一個窮小子如何有這等艷福?他想報官,告楊穡拐騙良家婦女,轉而一想,報官豈不把小娘子也牽連了,倒不如告他謀反,說楊穡蓋了一座金鑾殿,內藏龍袍和兵器,一心想造反當皇帝。官家若把楊穡處死了,說不定把樓和美女賞給他。他主意打定,竄到青州府,添油加醋地亂說一氣,胡知府竟也糊涂,當即興師動眾,捉拿楊穡。 

  楊穡一覺醒來,丹魁恐慌地對他說,有人誣告他謀反,大禍就要臨頭了。他問她怎么知道的,她只得實話實說,說自己不是唐家莊莊主的女兒,而是京都御花園里的牡丹王。因長得異常鮮艷,又不卑躬屈膝,觸怒了女皇武則天。女皇將她及姐妹們攆出京都長安,發配到洛陽。在花農的幾經耕耘下,牡丹又燦若云錦。女皇聞訊,下令將牡丹園焚毀。一時間,姐妹們死的死亡的亡,她被燒得焦頭爛額,茍延殘喘之際,被花販子帶到了青州。她說,要不是他慷慨相救,精心培養,她早就見閻王了。他聽了她的訴說,既驚又喜,絲毫不嫌她是異類,把她緊緊抱在懷里。她為他的真情所打動,說自己會遮身術,約他到宅外暫避一時,躲過這一劫再說。 

  黑辛充當鷹犬,引來了官兵。誰知樓內空空,除了花草,一無所有。胡知府痛罵黑辛謊報軍情,將黑辛毒打一頓,盛怒之下,下令縱火燒樓。 

  烈火熊熊,眨眼間樓臺化為灰燼,房前那株惹人喜愛的牡丹也被燒焦。楊穡目睹樓焚花焦,痛不欲生,幾欲沖上去與歹人拼命。丹魁勸慰說,烈火燒的是花的骨肉,只要花的靈魂還在,牡丹遲早會復活的。如今豺狼當道,民不聊生,沒有咱們的立足之地,只好飄泊江湖了。他問她啥時候還能回來,她說,待到天下太平、官家一心為民時,自然就是咱們的回歸之日了。 

  天道輪回,滄海桑田,一千三百年后的今天,人民當家作主,神州百業俱興,國祚綿延昌盛,花卉也迎來了美好的春天。彌河兩岸,地靈人杰。群眾以花為業,形成了百村花業、千戶花農、萬畝花棚的龐大規模。十里花街,爭奇斗艷,群眾的收入與日俱增,擺脫了貧窮,奔向了富裕道路。浪跡天涯的花魂——丹魁仙子,也重新回到了彌河兩岸,在千百個“楊穡”的悉心培育下,正以靚麗的身姿迎接五湖四海朋友的到來。 

  巨彌灘景區 

  這里阡陌銀灘、沃野瓜香,青州傳統貢品--彌河銀瓜就出產于此。彌河銀瓜是甜瓜的一個品種,有“瓜中佳品”的美稱,早在清乾隆年間,彌河銀瓜就已成為朝廷貢品,2001年,在北京國際農業博覽會上獲得名牌產品稱號,產區主要集中在彌河沿岸的彌河鎮、譚坊鎮、黃樓街辦的30多個村,種植面積達7000多畝。 

  彌河銀瓜,屬薄皮類甜瓜,也稱禾銀瓜,其主要產地為彌河岸畔四百多畝的河灘中。此處土質松散,半土半沙,地下水源豐富;地面光照強,晝夜溫差大于15度C以上,有利于銀瓜糖份的積累。另外,此地空氣質量良好,上游及周邊無污染源,水質均為地下深層吸水,是生產綠色無公害農產品的優越條件。因此,這里出產的銀瓜,逐漸形成了表皮銀白、個小玲瓏、香氣濃郁、肉脆甘甜等特點。 

  據傳乾隆沿陸路下江南在青州歇腳時偶然品嘗到銀瓜,稱贊不絕,遂御封禾銀瓜為貢品?!肚嘀菔兄尽芬嘤杏涊d:“因彌河銀瓜香甜爽脆,營養豐富,清乾隆間即為貢品?!?/span> 

  說起青州“禾銀瓜”,還有一段美麗的傳說。 

  青州城南,有一座秀麗的云門山。云門山的頂端,有一個神秘的云窟。這個云窟,深不知幾許,洞中的仙溪是一條直通彌河的暗河。據傳,這里是南斗星君與北斗星君的別府洞天。 

  清朝乾隆初葉,南北二位星君聯袂參加王母娘娘舉行的蟠桃宴。盛宴間,王母笑對二仙說:“二位卿家與金銀瓜有緣,且賜予爾等。此瓜味甘,食之可養顏益壽爾?!?/span> 

  王母語畢,兩星君手中突然各自呈現一枚奇異瓜果:南斗星君手里出現的,是一枚火紅色金瓜;北斗星君手里出現的,是一枚銀白色銀瓜。 

  二位星君獲得王母賞賜,心里自是十分喜悅。華宴畢,他們駕祥云來至云門山中云窟別府。二人乘著酒興,笑嘻嘻地坐在云窟中的仙溪畔,欣賞自己的仙果。 

  把玩間,一聲驚雷驟響,震得山搖洞晃。北斗星君手里的銀瓜突然失手掉落,“噗通”一聲,滾到仙溪里,隨水飄走了。 

  那一天,原本是紅日高懸,天藍云淡。突然之間,烏云驟生,驚雷乍響,下起瓢潑暴雨來。 

  當年的彌河,河寬流急,非舟莫渡。沒有多久,彌河水暴漲,洪峰滾滾而下,發出排山倒海的轟鳴聲。 

  彌河兩岸的村民,有看水的習慣,當洪水到來時,觀洪的人都聚集在這里。大官營村,緊鄰彌河的西岸,觀洪人蜂擁出村,將彌河西岸圍了個水泄不通。 

  大官營村東頭,臨近彌河灘處,孤零零地坐落著兩間茅草房。茅草房的主人程老太,已經年過半百,雙目失明多年,滿頭華發,病得奄奄一息。她口里含混不清,吃力地嘟噥著:“禾,禾,魚,魚,魚.... ” 

  “禾”是誰?是她兒子的小名。 

  “娘,你想吃魚嗎?好,你等著,我給你逮去?!?/span> 

  禾兒很孝順,他不忍心母親吃不上魚就撒手西歸。于是,轉身就跑,向彌河涯奔去。 

  好不容易擠到河邊,一看,哎呀,河灘里水漲槽滿,濁浪滾滾,十分嚇人。他恨自己來晚了一步,像這樣的洪水里,怎么能逮魚呢?他往沙地上一坐,張開大嘴哭了起來:“娘吶,禾兒給你逮不著魚了!” 

  說來也怪,正在禾兒哭叫的當兒,有一條銀色鯉魚,竟然隨著一個浪頭起伏歡躍,好似故意給他看似的。 

  禾兒顧不得許多,縱身一躍,“噗通”一聲,跳到洪水里,向那條銀鯉魚游去。一個洪浪撲來,將禾兒卷入水中,失去了蹤影。觀洪的人們一陣唏噓,都以為這孩子完了。 

  出乎人們的意料,過了一會,一個猛浪涌起來,將禾兒甩在了下游的沙岸上。觀洪的鄉親們呼啦啦跑過去,將禾兒團團圍起來。奇怪的是,禾兒手里握著的不是魚,而是一個銀光閃閃的,叫不出名目的亮瓜。人們愈加驚訝,七嘴八舌地問他是怎么一回事。 

  禾兒憨厚地說:“跳進水里后,我看到有一條銀色鯉魚向我搖頭擺尾。我快追,它就快游,怎么也追不上它。我火了,猛地向它撲去,一把就抓住了它。誰承想,它的力氣極大,將尾巴一甩,把我甩到岸上來了?!?/span> 

  眾人聞聽哈哈大笑,有一個村人將嘴一撇,譏諷他說:“禾兒,你哄誰呀?你看你的手里是啥呀?” 

  禾兒低頭一看,怪事,他明明逮住的是一條銀色鯉魚,怎么會變成了一個銀白色的瓜呢? 

  禾兒心想,說不定這瓜就是銀魚兒變的,也能救俺娘呢! 

  想到此,禾兒兩手捧著那個銀瓜,急急忙忙向家里奔去。來到了娘的土炕前,順手將那銀瓜輕輕一捏,那瓜竟然“吧”的一聲脆響,一裂兩半,滴滴漿液幾欲流淌出來,一股濃郁的香味沁人心脾。 

  說來也奇,已經病得迷迷糊糊的禾兒娘,一聞到了瓜的香味,精神立馬好了許多。 

  禾兒將瓜瓢放在娘的口邊,讓瓜液一滴滴流進娘的口里。 

  “好甜?!惫现露?,禾兒娘高興地咧著嘴笑了。 

  奇跡,真是奇跡!禾兒娘的眼睛亮了,慘白頭發變黑了,病也沒了。她忽地一下爬起來,一把拉住兒子,激動地問:“好孩子,你說,這瓜是誰給咱的呀?” 

  禾兒如實地說:“娘,是我下河摸的?!?/span> 

  禾兒娘知道兒子不會說謊,一下子跪在炕上,“蹦蹦蹦”磕了三個響頭,喜淚縱橫地說:“老天賜福,仙人保佑呀?” 

  禾兒娘的病好了。彌河兩岸的鄉親們都說:“禾兒娘有福,是得了神仙瓜的濟!” 

  于是,附近鄉親絡繹不絕地來禾兒家串門,一來是道賀,二來是向他家討要仙瓜種子。 

  從此,這種仙瓜便在彌河兩岸繁衍生長開來,成為青州當地的名優產品,瓜名也因其通體銀白色和禾兒的名字而被叫做“禾銀瓜”。至于清乾隆爺將“禾銀瓜”列為貢品,并親筆題寫“天下第一瓜”的條幅,就是后話了。這正是: 孝子出清貧,天道酬善人。北斗獻仙果,頌歌貫古今。 

  水生植物園 

  園區占地150畝,有可供觀賞的水生花卉60余種,其中觀賞性水生植物以荷花、梭魚草、荇菜為主;藥用水生植物主要有澤瀉、水芹、千屈菜、香蒲等;食用水生植物以蓮藕為主。大面積的荷花不僅可以提供棲息環境,還能凈化水質,起到美化濕地作用。 

  景區在疏通、清淤、保證行洪的前提下,形成了淺灘、濕地、小島等自然形態,清風徐徐,垂柳拂動,路邊繁花盛開,岸旁蘆草叢生,河面水鳥掠波,水中白鷺漫步,這一切景象無不散發出一種自然飄逸的靈性。每年7—9月份,花卉園內荷花盛開,滿園荷香,白鷺棲息,不禁讓人想起“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兩只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等經典詞作。 

  樂魚壩 

  這里是統一規劃的垂釣區。樂魚壩蓄水水深不超過1米,既保留了上游淺灘、濕地的原生態地貌,為各類水鳥留下覓食漫步的生存環境,又為垂釣愛好者提供一處相對安全的休閑場所。 

  金沙灘 

  這是一處親水沙灘,沿水岸線長700余米,面積約2萬平方米,就地取材,鋪設彌河優質河砂,盛夏時節,游客們在柔軟、潔凈的沙灘上嬉戲游樂,品嘗著甜脆可口的彌河銀瓜,盡享陽光、碧水、沙灘帶來的清涼和愜意。 

  膠王路彌河大橋 

  大橋所在地是益都通往安丘古道的鳳凰店子渡口,明朝以后建草木橋,秋建夏拆,1967年建成鋼筋混凝土雙曲拱橋,1995年重建。 

  河右岸就是有著“狀元之鄉”美譽的鄭母村,宋仁宗年間,連中三元、官至丞相的王曾,即出生于此,年輕時期的王曾在青州松林書院讀書時,每次往返于書院和家,就是從這里渡河。明代天啟五年,52歲的青州鄭母人禮部尚書趙秉忠致仕還鄉,坐船渡彌河寫下了這首《雨中渡河》:“水涌波渾迷渡人,四來風雨撼河濱。岸邊漁父知名姓,手指東方是舊津?!痹娭袑懗隽宋羧諒浐硬憠验煹漠嬅?,而今,保存在青州博物館里的趙秉忠狀元卷是現存明代以前殿試卷唯一的真跡,填補了故宮宮廷檔案的空白。青州歷史文化與自然原始生態相融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青州彌河濕地文化,為濕地公園建設注入了濃郁的人文氣息。 

  在下游309國道有巨彌渡口,據考證,彌河上最早的橋梁是下游的莊家莊橋,建于春秋時期齊萊戰道上,為石木結構橋梁。 

  自夏商開始,彌河兩岸先后有齊國、紀國、萊國、奄國、斟鄩、斟灌、過國、逄國、柳泉侯國、益都侯國、臨朐侯國等古國。彌河曾經是齊國和紀國的界河,這里也是著名的古戰場。夏朝初年,在彌濰流域發生兩次大規模的夷夏之戰。西周初,姜太公七次征伐萊夷。西周中晚期,東南諸夷國聯合伐齊,史稱“廣伐東國”。秦末漢初,公元前203年11月,大將韓信擊敗齊王田廣。建武二年(公元26年),漢光武帝劉秀派建威大將軍耿弇向青州進軍,彌河又是一場血戰?!稌x書》載:晉?隆安三年(399),慕容德親率大軍并攜帶四萬民眾,由河南滑臺東進齊地,先經略沂山之南,后跨越沂山大峴關,北伐廣固。 

  《南史》卷一載:東晉義熙五年(409)六月,超失大峴關,劉裕大軍兵分兩翼沿彌水上游進伐臨朐。六年(410)二月丁亥,屠廣固,南燕國亡等等。至今在莊家莊橋附近出土了許多的箭、戈、矛、盔甲、戰車部件、古錢幣、銅鏡等。 

  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期間,彌河兩岸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1948年3月21日,青州城解放,華東局機關和華東軍區機關進駐青州,駐扎在今彌河鎮閔家莊。在這里,陳毅、粟裕等指揮華東人民解放軍攻克濟南和膠濟鐵路線上的17座縣城,殲敵8.4萬余人,粉碎了國民黨軍隊的春季攻勢。同時發動廣大人民群眾參軍支前,組織擔架隊、小車隊,籌集物資,支援濰縣戰役、濟南戰役、淮海戰役。積極領導地方的黨組織建設、肅匪反特、土地改革、運籌帷幄部署南下。1949年初,28套地委班子及相應的縣區班子基本上搭配完成。3月初,南下干部隨華東局黨校到臨城(棗莊市薛城區一帶)集訓,統一整編為“華東南下干部縱隊”南下?!?/span> 

  華東局在青州設立過若干工作機構,華東局財貿委員會駐城南澇洼村,曾山任主任。華東局財辦所屬郵政管理局駐青州城里西皇城街溫氏故宅,下設郵電學校。在大關營村建立華東保育院,集中教育培養烈士遺孤和領導干部的子女,曾山的夫人鄧六金任協理員。華東交通局青州辦事處,所屬交通學校在城北裴橋村。以華東野戰軍隨軍卷煙社為基礎成立的利華煙草公司以及《大眾日報社》印刷廠等也相繼移到青州。鮮為人知的是在黃樓鎮的王崗村還有一個華東局黨校,南下干部就是在這里進行短期培訓的。華東局在這里還建立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通訊學校、領導成立青州中學等。 

  彌河還是建國后所拍攝的第一部軍事題材電影故事片《南征北戰》大沙河的拍攝地。1952年春開始拍攝,當年八一前夕與觀眾見面。1974年重拍依然在彌河,還是稱作大沙河。 

  步云橋 

  橋寬5米,長50米,為五孔平橋,取 “平步青云、步步高升”之意。 

  青州自古文運昌盛,據歷史記載,自唐代高祖武德五年科舉考試有狀元名稱以來,到清末1905年最后一名狀元,共產生過777名文武狀元。其中,今山東地區共有36名,其中僅今天青州地域內就有6人,僅次于孔子故里曲阜的7人,是名副其實的狀元之鄉。這幾位狀元分別是三元宰相——王曾、駢文大家——蘇德祥、孝義狀元——張唐卿、忠義典范——普顏不花、文武全才——丁殿祥以及留下了唯一一份明代及明代以前殿試卷的趙秉忠。 

  海岱橋 

  青州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在最早的地理著作《尚書·禹貢》中記載到“海岱唯青州”,意思就是古青州的地域范圍東到大海,西到泰山都是古青州的地域范圍?!昂a贰币辉~也成為了青州的代名詞。 

  海岱橋橋面東西跨度260余米,橋下有攔水閘板,結合木鋪裝的大型觀景平臺及亭臺榔架,實現人車分流,安全便捷。晚間亮化效果使之宛如橫跨彌河的臥波長虹。橋的南邊是大型音樂噴泉和水幕電影。噴泉最高可達68米,隨著背景音樂聲效,可變化12種系列造型,時而如花團錦簇,時而如百鳥朝鳳,時而激情噴涌,時而柔情綿綿,變化無窮,蔚為壯觀。 

  黃樓灣 

  海岱橋以北是公園的核心區域---黃樓灣景區,該區的湖水面積317公頃,平均水深4米,儲水量80多萬方。黃樓灣水系引自彌河河水,全部能實現循環和自凈,水中點綴小島、拱橋、親水平臺和豐富的水生植物,游船在其中穿行,游人觀白鷺嬉戲,看魚兒自由穿梭,享蘆花拂面,頗有趣味。 

  這里的設計主題是“水憶”,主要通過營造噴泉、瀑布、溪澗、湖面、疊水等各種形態的水體,配合廣場、園林、建筑、園路、綠植、景石、小橋等景觀要素,通過游船、碼頭將內部水系與彌河河道景觀貫穿呼應,充分體現水文化,營造一處賞水、親水、戲水的樂園。 

  青州,自古就與水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淵源,酈道元自稱“余生長東齊”,據考證,其父酈范任青州刺史時,酈道元出生和生長地,就在北魏時期的青州。他撰寫的地理巨著——《水經注》中記載,“先公以太和中,作鎮海岱。余總角之年,侍節東州。至若炎夏火流,閑居倦想,提琴命友,嬉娛永日。桂簡尋波,輕林委浪。琴歌既洽,歡情亦暢”,從他的筆墨當中,我們能感受到他對青州濃濃的情意。 

  彌水園 

  這里有著公園內最大、最寬闊的水域---海岱云影“彌水園”,融合“士憶”主題,主要體現青州“名士文化”。 

  人們都說:彌水自古出圣人。沒錯,從東夷文化時期的少昊、許由、巢父、伯益,再到先后在青州任職的鄭道昭、富弼、歐陽修、范仲淹,文人騷客賈思勰、李清照,還有自小生長于此的王曾、石茂華、邢玠、劉珝、鐘羽正、趙秉忠、馮溥、房可壯等,無不被這悠悠彌河水所驚嘆。 

  在青州,流傳著許多有關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的故事。 

  趙匡胤是后周的一員虎將,因他是楊二郎奉玉帝旨下界為凡平亂的,故征戰中是常勝將軍。常勝將軍也有失勢的時候,在一次爭霸激戰中,他所率之旅全軍覆沒,只有他與“傲天”神犬殺出一條血路,闖了出來。他跨著戰騎邊戰邊逃,戰騎經不住長途奔波,也因過勞而倒斃。于是,他只得與傲天犬徒步潛逃,處境十分狼狽。 

  趙匡胤被敵兵一路追擊,一直逃到青州城東南隅彌河東岸的龍山一帶。那時正值盛夏,彌河水洶涌澎湃,水激浪高,寬達一里之遙。欲想涉水,實在艱難。然而,為了逃命,也顧不得河水深淺。傲天犬是一只神獸,它首先躍進河里,為主人探水開路。隨即,趙匡胤也跳入河水中。 

  趙匡胤躍入彌河,劈水擊浪,奮力向前游去。然而,他的身上既有刀槍之傷,又身染時疫,游出去沒有多遠,已經感到體力不支,漸漸昏迷了過去,慢慢地向河底沉去。 

  傲天犬見主人身處險境,一躍撲過去,潛入水中,將主人扯上水面。用前爪抱著主人的頭,奮力用后爪蹬水,繼續向前面游去。傲天犬用盡所有的力氣,拼命將主人拖上岸來。 

  彌水西岸,有一座河神廟,也稱作大王廟。傲天犬將主人拖進河神廟,讓他躺在神臺下將養,自己卻蹲在廟門外守侯放哨,防備敵人追兵過河來突襲。好在有彌水攔路,追兵追到河東沿,望水興嘆,垂頭喪氣地返回去了。 

  趙匡胤在彌河邊的河神廟里,醒了又睡,睡了又醒,一連睡了三覺,體力才漸漸恢復過來。這時,已經是第二天的半夜時分。 

  趙匡胤醒來后,抬首張目,望了一眼端坐的河神爺,悠悠地自語道:“天不絕元朗,有勞河神爺庇佑。倘吾得志,定當厚謝之?!?/span> 

  河神廟緊挨著彌河沿,又臨近通往穆靈關的大路,自然非安全之所。于是,在傲天犬的帶領下,他們又朝西北方向的山地奔去。天將拂曉時,他們來到上院村的修真宮。趙匡胤經河水一激,病勢加重,又昏倒于地上,再也掙扎不起來了。幸得修真宮里老宮主救護,方能揀回一條命來。 

  趙匡胤在修真宮將養半載有余,其間,曾有抱打不平、鏟除匪患、營救金娘的壯舉。 

  趙匡胤痊愈回朝,更加驍勇善戰。其后數年間,趙匡胤統兵橫掃群雄,為后周平定了天下。公元九六〇年正月初一,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作了皇帝,改國號為宋。 

  趙匡胤稱帝后尚記得當年落難青州彌河岸畔的那座名不見經傳的河神廟和修真宮,于是,他敕令青州府擴建了修真宮,重修彌河畔的河神廟,并御筆賜廟名為“三覺廟”(此為今三角廟村名的由來),將宮東村賜名為養老院。 

  鳥棲濕岸 

  這里有一座漫水橋,名為“秋水橋”,枯水期河水從橋下流過,盛水季節水流從橋面漫過,游人赤腳趟過別有韻味。該景點原為河道內自然淤積形成的島嶼,是野生鳥類的棲息地。隨著彌河濕地公園生態環境的不斷改善,一些從沒見過的鳥兒也開始在公園里筑巢安家。據一位來自山東壽光的鳥類攝影愛好者馬先生說,在我們濕地公園里發現了藍翡翠,這種鳥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主要分布在華中華南的大河流兩岸,以魚為食,在我們北方濕地發現,尚屬首次,這與彌河濕地良好的生態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或許,不久的將來會有更多珍稀寶貴的鳥兒從遠方飛來。俗話說:沒有梧桐樹,哪有金鳳凰。有了我們彌河濕地公園,還愁飛不來金鳳凰!據初步統計,濕地公園內共有鳥類121種。有紅隼、大天鵝、疣鼻天鵝、長耳鸮、黑翅鳶等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鳥類。湖面水鳥掠波、野鴨覓食,淺灘白鷺漫步、嬉戲,已成為鳥類重要的繁殖、越冬和中轉地,同時這里也是觀賞、認知濕地野生鳥類的圣地,吸引眾多鳥類攝影愛好者慕名而來。 

  荷塘印月 

  這里的水中種植大面積的荷花、睡蓮等水生植物,三個彎月形小島和長堤盡頭的印月橋、賞月亭與晚間水面月影相映成趣。夏日的夜晚將呈現一幅清荷飄香、月影婆娑、水禽暢游、蛙聲一片的和諧圖景。 

  曲水荷香 

  這段水系曲折蜿蜒,細流淙淙,夏秋季節,淺淺的河水里遍布荷花,清香飄散,水系環繞的是一片占地200多畝的梨園,初春時節大片梨花盛開,好似香雪海,秋季果實滿枝,可供游人采摘,充分體味收獲的喜悅。 

  七星拱月 

  經過青黛橋,會發現南側星羅棋布散落著一座座茅草亭,這便是“七星拱月”??墒侨绻屑殧?,會發現這里其實只有六座草亭。那為什么叫“七星拱月”呢?相傳一年的中秋月圓之夜,七星仙人共聚月宮,陪同嫦娥仙女一起把酒賞月,酒至正酣,嫦娥提議七位星仙每人造一座亭子以供人間賞月之用。六位星仙積極響應,六座茅草亭一揮而就,另外一位仙人早已喝的酩酊大醉,不能施展法力,見此,正在一旁斟酒的玉兔,把平時搗藥用的石杵隨手拋下,化作一座小巧玲瓏的石亭,只不過石亭沒有跟這六座草亭待在一起而是建在了印月橋邊。 

  三甲橋 

  黃樓灣水系內共建有7座景觀橋涵,多以三甲、登科、步云等體現青州狀元文化的吉祥詞語命名,橋上可行車,橋下可行船,結合南北方造橋的特點,別具一格。 

  青州歷史上最近一次治理彌河是在上世紀末,百年老河堤之內修建了子河堤,并對堤外的灘地進行開發利用,這些成方連片的樹林就是上次治理時培育起來的,我們在公園的建設過程中,對原有形成的刺槐林、柳樹林、楊樹林進行整片保留,然后配植色彩豐富的花灌木、果樹及品種繁多的草花地被,營造四季觀綠,三季賞花的景觀效果。 

  公園主入口 

  這里建有廣場、停車場、游客服務中心、電瓶車租賃處、乘船碼頭等,各項旅游配套服務設施一應俱全。同時我們在這里開辦自然課堂,讓學生們真正做到輕松從大自然獲得知識。 

  百草汀 

  百草汀,顧名思義,園內除去種植垂柳、刺槐、青桐、楸樹等鄉土樹種、高大喬木以外,還栽有棗樹、桃樹、梨樹、杏樹、柿樹等當地果樹,樹下遍植千姿百態、品種繁多的時令草花、地被。園內道路曲折蜿蜒,有可供行車的主園路,有騎自行車的紅油綠道,也有漫步休閑的汀步小路;既有山石突兀的假山屏障,也有飛流直下的瀑布跌水。置身其間,林木蔥郁,花果飄香,林間時聞小鳥啼鳴,樹下繁花似錦,爭芳斗艷,蜂蝶紛飛,千嬌百媚。登高遠眺,草亭樓臺在綠樹花叢的遮掩下若隱若現,倒映在浩渺的湖水中,頓覺心曠神怡,都市中的喧囂、疲憊和紛擾統統煙消云散。 

  九州文化廣場 

  這里栽植鄉土樹種形成樹陣,綠樹成蔭,馬牙石嵌草鋪成的生態停車位,可同時容納300多輛大小車輛停泊。古松簇擁著一整塊長15米、高4米、重約180噸的泰山石,充分展現青州海納百川、誠待天下的胸懷和氣魄。 

  廣場上九根高9米的石柱名為“九州文化柱”,以體現古九州文化為主題,周圍雕刻圖文并茂的古九州歷史文化,每根石柱頂端各透雕一尊圓鼎,取意一言九鼎。 

  青州東夏鎮桃園村、口埠等地出土的陶鼎,距今已有7000年的歷史,為北辛文化時期的東夷古文化遺址。東夷人發明的陶鼎發展成為后來象征國家權力的青銅鼎。所以說,象征國家權力的青銅鼎最初是誕生在彌水流域。據考證,彌河還是甲骨文的誕生地、中國錢幣的誕生地、世界弓箭誕生地、世界鐵兵器誕生地、小麥的源產地。 

  彌河作為青州的母親河,經過千百年的積淀,為我們留下了厚重而博大的精神源泉。彌河優美的自然風光,濃郁的風土人情,深厚的歷史文化和熱情好客的人民都會使您流連忘返。 

 

 

免费观看性爱av的网站